因为缺钱,反常现象越来越多,如今又出现“5大怪象”,咋回事?
来源:平说财经     时间:2023-05-01 22:05:57

在进入到2023年之后,国内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就是国内货币超发比较严重。目前,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 ( M2 ) 已超过275万亿 , 同比增长 12.9%,创下5年新高。 按照这个速度增长 , 广义货币量在2023年或将突破300万亿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与此同时,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喊缺钱。这主要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,大量的超发货币一直都在金融体系内空转,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。这主要是大家对投资的信心不足,整个贷款市场需求出现了快速萎缩。

而随着国内实体经济都出现了缺钱的情况之后,社会上出现的反常现象是越来越多,如今又出现了“5大怪象”,这究竟是咋回事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:

第一大怪象:很多商品出现了降价

从今年春节开始,国内有30多家车企宣布降价促销,一些车型的车子甚至还降价10万元。这主要是在经历了3年疫情之后,中产阶级收入出现不同程度地减少,他们购车或换车的意愿下降。与此同时,新能源车的兴起,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燃油汽车的需求。

此外,还有各地的新房和二手房的房价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,房企和抛房者都希望能够早点抛房变现。不过,很多人在经历了疫情之后,购房需求开始越来越理性,他们觉得现在房价还是过高,存在着很多泡沫,想等到房价下跌之后,再来买房。显然,只要商品房还在高位徘徊,降价幅度有限,恐怕买房需求仍将会进一步萎缩。

第二大怪象: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爱储蓄

现在国内老百姓是越来越爱储蓄。数据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,住户存款增加9.9万亿元,这样算下来,平均每个月增加存款达3.3万亿。这倒不是大家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,而是很多人把投资股票、基金、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都抽调回来,再存入银行。

此外,虽然银行都在不断的降息,存款利率呈现下行趋势,但是老百姓爱存钱的意愿丝毫没有衰退。这主要是,老百姓在经历了疫情之后,觉得存钱很有必要,这样可以应对失业、疾病、疫情等突发事件,烫平人生的活动。

第三大怪象:土地财政收入减少,各地财政收入减少

受到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的影响,地方政府收入开始下降,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比较罕见的。为了减少财政支出的压力,现在各地除了要大幅裁减编外人员数量之外,还要给公务员、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降薪。事实上,要想让各地摆脱对财政收入也不难,只要适时扩大开征房产税试点城市的范围,以增加国内外土地财政收入。

第四大怪象:提前还房贷的人越来越多

现在国内提前还房贷的人越来越多,却被银行告知要排队等候,这样一排队就要好几个月。现在提前偿还房贷的人越来越多,对于银行来说并不是好事情。这主要是,国内房贷利率从之前的5.88%下跌到现在的4%以下。不少高位买房的人觉得自己很吃亏,于是就想着提前把房贷给还清了。

此外,现在投资理财的风险都很大,不少人觉得,与其投资高收益品种的风险这么大,倒还不如把房贷还给清了。不过,提前还房贷的要支付给银行一笔违约金,购房者还是要面临着一些损失的。

第五大怪象:工业品价格出现下跌

2023年4月份制造业的PMI指数达到49.2,要低于枯荣线50。与此同时,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,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.4%。而工业品价格下跌,这说明了市场需求出现了明显的萎缩,供远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存在。而在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背景下,工业品价格出现下跌,也说明了现在实体企业对投资信心不足,银行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,并没有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。

标签: